蔚来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基地最近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建成投产。“长三角有优质产业基础,还有围绕着智能电动汽车形成的完备全产业链。依托区位优势,蔚来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创新合作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流的制造与供应链体系。”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
蔚来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基地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群的一个缩影。专家表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集群,对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制造业“集而不群”现象仍然存在,未来应完善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创新运营模式,激活制造业集群发展内生动力。
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提出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集群内大中小企业之间紧密互动,通过产品和服务结成富有韧性的生产网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
近年来,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领域。2022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
工信部数据显示,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程楠建议,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攻关突破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集群建设与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紧密结合,壮大互促共生的优质企业群体;构建“政府-第三方组织-市场主体”协同发力的集群治理体系,创新包含产业、创新、金融、人才等在内的集群政策工具箱。
探索集群式发展路径
从地方层面看,各地正推出相关政策,把集群式发展作为思路,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东省6月1日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万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积极开展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集聚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陕西省日前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依托西咸新区、国家级开发区、陕西自贸试验区等,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加快培育现代化工、绿色食品、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市提出,要锻造优势,持之以恒强化高端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表示,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应用好宏观和产业政策上的预留空间,提升我国产业链集群竞争力、供应链效率、产业工人技能和品牌影响力,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制造业“集而不群”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集群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需要突破;另一方面,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内生动力尚未完全激活,运营模式还需大胆创新。”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侯彦全表示。
为完善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攻关核心技术成为各地共同的发力点。
山东省5月发布的《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上海5月8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会议要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布局推进一批重大攻关项目。
程楠认为,集群内各类创新主体大量集聚,便于开展多主体协同创新,起到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加速技术外溢、加快成果转化的作用。
国家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加强,为制造业技术攻关创造了条件。当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表示,未来3年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的关键期。尽管面临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迈向中高端制造业的优势和潜力。